欢迎访问无锡市行政审批局网站
  1. 本站支持IPV6
  2. 繁体
当前位置:首页 / 专题专栏 / “两学一做”学习教育 / 交流研讨

警示现实的反腐画卷

发布时间:2017-06-14 10:59    浏览次数:【字号:默认 特大

  松 林

  近日,江苏省作协副主席周梅森的长篇小说《人民的名义》,面世后赢得良好社会反响。这部作品紧扣时代脉搏,直击官场生态,聚焦民众期盼,不做作、不矫情,反观人生,反思人性,超越了一般反腐题材,对中国目前政治生态的客观写照,是一部名副其实的政治小说。

  记录一个伟大的时代,表现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。篇名就耐人寻味,至少蕴含两点,一是以人民的名义,敢于担当,彻查腐败,还社会公平正义。二是借人民的名义,贪腐枉法,搞权钱交易。作者潜心八年,六易其稿,是在国家反腐大势下推出的精品力作。腐败不仅是贪了多少钱,更是人性的堕落,关键是要修复“土壤”,让正气回归,小说揭示了当前反腐形势的严峻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,以昂扬的姿态对目前反腐斗争进行了全景式的艺术表现和深度思考。

  这部作品呈现三条叙事线索:惩腐线,检察机关办理重大腐败案,揭露腐败对民众权益的侵犯;政治线,多层次展现了被卷进腐败案的各级官员之间的明争暗斗;人民线,讲述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在大时代下的种种遭遇。这三条线涵盖了从副国级的高官到普通老百姓,真实再现了各个阶层的生活烙印,俨然一幅当代社会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作者之前曾创作了《绝对权力》、《至高利益》、《国家公诉》等多部小说,为了写好这部作品,周梅森更是倾力投入,深入南京浦口监狱体验生活,多次举行座谈会,“他们不是魔鬼,也是有血有肉,却因为一个贪字,最后家破人倒。”剧中市委书记夫人欧阳菁受贿50万元卡用于个人消费的情节,就是受真实案情的参照,真事,真话,真情,就是舆论评价此书“大尺度”的主要支撑。

  《人民的名义》开篇第一案,我们并不陌生,国家某部委赵处长住着70多平米的老旧房改房,当侦查人员到他家时,这位处长正吃着炸酱面,面对询问,他淡定从容,滴水不漏。可是当反贪人员把他带到一张豪宅的门卡扔给他时,立马焉了,在那座帝京苑豪宅中,成捆成捆的现金推在铁柜里,紧急从银行调来点钞机,连续烧坏了6台,共2亿3千万之多,证据面前罪责难,这个小官巨贪的原形就是国家能源局煤炭原副司长魏鹏远。生活的逼真程度远远超过了作家的想象,周梅森说:“我有责任也有义务,反映时代生活,不管是它的辉煌还是它的问题,甚至严重的问题,起码要一部分作家把这个责任和义务承担起来。”他发现,腐败分子往往比他更有“想象力”和“创造力”,媒体上报出的一个又一个惊天腐败案,远远走到了创作之前,他按捺不住,思如泉涌,揭露、抨击、反思,终于造就了《人民的名义》横空出世。

  这部小说中,作者着墨对贪官污吏灵魂中的丑陋进行层层深揭和道义拷问,但更多的是把人们心灵光辉的一面展示出来。汉东省检察院反贪局长陈海在调查一桩特大腐败案时,离奇地遭遇车祸,临危受命的新任反贪局长敢于碰硬,抽丝剥茧,逐层突破,从追击出逃海外的副市长,到机场高速拦截书记夫人,再到冒着被暗杀的风险,依法查处京州山水投资集团侵吞大风集团股权案背后的职务犯罪,终将一批贪腐分子绳之以法,塑造了以侯亮平为代表的刚正不阿、清正廉洁的群体形象。这部文学作品处处折射了现实的影子,更有对人性、对官场世道的透视。就汉东省而言,既有政法系、秘书系,还有赵家帮、奸商帮,派系与帮派的相互交织,使汉东及京州政治生态愈显波谲云诡,反腐形势错综复杂。相对于省政法委书记高育良和省公安厅厅长祁同伟而言,官场就是竞相追逐的名利场,对于省委书记沙瑞金和李达康而言,官场就是大熔炉,淬火成钢。事实证明,把“人民”一刻不停挂在嘴上的扮“两面人”,终被人民唾弃,而真心实意为人民做事,铲除邪恶,终将受人民敬仰。

  在《人民的名义》中,打虎、拍蝇、猎狐皆有折射,除了深度描写官场风雨,作者还用较多篇幅写了下岗工人等弱势群体,这既有他自身经历的参照,更是对当下普通工人生存状态的呼应。小说中的工厂破产、工人下岗、又被贪腐官员和司法腐败欺压,让人联想起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实景。周梅森认为,如果这种丑陋不敢写,或写得不痛不痒,作品就失去了读者,老百姓对腐败的切齿之恨不容置疑。值得肯定的是,这部小说在揭示显性腐败的同时,对不担当、不作为也进行了有力抨击,光明区区长孙连城为官不为,信仿窗口设置低矮,让信访人蹲着反映情况,还屡教不改,自誉为“无私无畏”,言下之意就是当了几十年处级干部上不去了,私欲得不到满足,不做也不畏,懒政成为常态,只当太平官、保险官。小说对此进行了尖锐批判,懒、散、庸也是一种隐性腐败,需引起高度警惕,契合了当下部分为官不勤的现象,不回避,不忽视,直面现实,充分凸现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强烈责任感。

  权乃公器,法为国纲。人都有欲望,用到正道上就是追求和理想,用于私壑就走向地狱。《人民的名义》激起波澜,既反映了民众对腐败未绝的痛恨,更彰显了对持续推进反腐的良好愿望。作品中官员内心世界的博弈,人格演变的历程,对每个人的心理刻画都细致入微。小说不仅是本真地描摹社会现象,更要向受众阐述产生这一现象的内在原因,这就是对社会思考的追求,反腐不只把生锈的零件换下来,更重要的要找到致锈的病灶。悟读这部小说,它既是在还原一个真实的反腐生态,但又不停留在呈现腐败,而是深析其危害,彰显了壮士断腕、刮骨疗毒的决心,给人以启迪,予民众以希望,在作品里感受正义的力量,这才是小说传递出的本旨。从这个意义上讲,《人民的名义》是在特殊的时期捧出的一份特殊真诚,吻合了共和国反腐的波澜壮阔,有筋骨、有道德、有温度,无疑是一部剖诊陈疴、凝聚人心、正本清源的上乘之作。

智能问答

智能问答

无锡普法

无锡普法

返回顶部

返回顶部